静妃对梅长苏是爱屋及乌,当年,她实力单薄,没有能力将林燮一家拯救下来,现在她必定要保护好唯一活下来的林殊。身为长辈,她不忍心看着这个孩子,燃烧掉所有的心血,用自己的生命去偿还林家的一场清白。可她更加了解林殊的执拗,了解林殊忍受挫骨扬灰之痛所想要的是什么。
的确,以林殊现下的谋划,剩余的事情交给聪慧的静妃,也可以有一个很好的结果。可林殊又怎么可能甘心,将林家满门的仇恨交由别人手中。面对梅长苏的坚定,静妃只能够给他做好后勤工作,让他与靖王的谋划,在梁帝那边不会露出破绽。既然答应了林殊,不会将他的真实身份告知景琰,静妃是非常信守承诺的,直到最后景琰才得知梅长苏便是林殊。
02:为避免景琰的鲁莽,误了大计
萧景琰和林殊,两人是一同长大,相似的背景,让两人有着同样的治国情怀。年少时,两人从不曾体会到孤独二字,因为你所想的,另一个人总能够第一时间猜测到,这种默契是最为珍贵的。
当林殊突然消失在萧景琰的生命中,再无一人能够给他带来曾经的感动,那些投缘,默契,仿佛成了昨日的事情,是再也无法追忆回来的过去,萧景琰深深思念这个年少时的朋友。
剧中,在营救卫峥之时,萧景琰看到卫峥,想起的便是儿时好友林殊,静妃劝导他,只要你记挂着小殊,他便还存活着。可萧景琰的那句我希望他活在这个世界而非心里,让人泪目。时隔多年,萧景琰从未忘却这个朋友,对他依旧存在极深的感情。
静妃在确定梅长苏真实身份后,不告诉萧景琰才是最好的选择。如果萧景琰不知道梅长苏的真实身份,他对梅长苏的感情仅仅只会是一个谋士,是能够助自己夺得天下之人。可若是萧景琰知道梅长苏是林殊,那些让林殊涉险之事,他绝对不会同意。
萧景琰的个性决定了,他对林殊和梅长苏会有着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。天下很重要,但他对于林殊的感情也很重要,他从未掩饰过内心的正义和倔强,若非计谋符合正义,即便他会因此受益,他也绝对不会去做。他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君主,辅佐他的要不是梅长苏,很有可能他这辈子都与皇位无缘。
可梅长苏或许喜欢的便是他身上多年不改的正义,他打造了一条光明敞亮的大路,让萧景琰一步步走上皇位。
萧景琰将林殊视作生死与共的兄弟,对当初未能够救下林殊之事一直耿耿于怀,现在,林殊重新来到自己身边,对于林殊的谋划萧景琰必定会感情用事。
以景琰的性格,在夏江将梅长苏关进悬镜司审问时,他肯定会坚定阻拦,绝对不让梅长苏进入悬镜司。他不会让自己的兄弟,在自己面前,要遭受苦难。可景琰的这一行为,只会引起梁帝的怀疑。
梁帝是宁可错杀不会放过的人,在萧景琰和梅长苏羽翼未丰之时,便被发现两人的谋划以及梅长苏的真实身份,梅长苏必定无法保住性命,多年的谋划将一朝成为一场空。要是景琰知道梅长苏的身份,在梁帝就夏江之事,去找他对峙时,他必定无法表现的那么淡定自如。
即便是这样,梁帝都拿出一杯毒酒,想要解决梅长苏这个充斥着疑点的人。可以说,是静妃对景琰的隐瞒,才让梅长苏与景琰的夺得皇位的计划成功。
整部剧中,梅长苏的真实身份,谁都可以告诉,唯一不可以的便是萧景琰。
梅长苏对他的期待与别人不同,别人只不过是他为赤焰洗刷冤屈道路上的助手,可萧景琰却是最为关键的一环。一旦整个棋盘,这颗棋子被挪到其他地方,一切都会崩盘。背负着林殊极大希望的萧景琰,要承担着最后得知真相的懊悔,痛惜和难过。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前期的萧景琰,才是最幸福的。他所做之事,虽然危险,但有梅长苏的谋划,尽一步步保证他走得踏实又顺利。他对于夺位的需求,原本不高,现下不过是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,洗刷林家的冤屈。
靖王喜怒形于色,暴躁,冲动,鲁莽,他是幸运的可也是不幸的,幸运在于一切的秘密他都不知道,只以为自己夺位是更好的为了全天下百姓。可不幸的在于,当真相暴露在他面前,他即将接受的是好兄弟命不久矣的事实,更要看着对方走向沙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