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ES 2025上的AI陪伴机器人:万亿市场的新蓝海
CES 2025上引人关注的AI宠物与情感陪伴产品
今年在CES 2025展会上,一款名为「钱包妖精Mirumi」的毛茸茸AI机器人吸引了年轻人和媒体的目光。它模拟婴儿的好奇行为,让人产生互动冲动,并且便于携带。
此前,由日本卡西欧与初创公司Vanguard Industries联合打造的AI玩具Moflin以约2800元人民币的价格迅速售罄,在二手平台上甚至被炒到过万元。
AI陪伴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庞大,按用户群和场景大致可分为三大类:
面向儿童:AI玩具(323亿元规模)
面向成人:AI宠物/情感机器人(5000亿元规模)
面向老人:AI陪伴机器人(4200亿元规模)
1,CES 2025上的AI陪伴机器人
2,市场规模与产品细分
3,AI驱动的情感智能:大模型解决方案
4,背后公司梳理
5,赚钱有道:有哪些成功的商业模式?
CES 2025上的AI陪伴机器人
1. AI 宠物:Mirumi(日本)
Mirumi的设计理念源自工程师团队创造具有生物与婴儿特征“妖怪”机器人的构想。预计价格为70美元,计划于2025年秋季上市,夏季启动众筹。
2. 吹气猫Nékojita FuFu(日本)
FuFu灵感来源于人们为孩子吹凉食物的场景,其内置风扇可实现高效的冷却功能,支持多种“呼吸”模式。预计价格25美元,将于2025年夏季在日本上市。
3. Ropet-萌友智能(中国)
Ropet是一款AI宠物机器人,通过视觉识别技术可以感知用户情绪并作出回应,还具备触碰、声音与动作感应功能。基础版定价189美元,Pro版本为209美元,目前已在Kickstarter众筹平台上线。
4. Tombot 小狗情感机器人(美国)
Tombot专为认知障碍患者设计,拥有传感器系统及语音交互功能,可模仿小狗叫声。附带应用程序允许个性化设置。该产品定价为1499美元,已进入预定阶段。
5. Romi (日本)
Romi集成了GPT-4o多模态模型,提供详细问答和情景响应功能,包含多个互动模式。其售价为624美元,自2024年10月开始上市。
6. Ai Me 的概念伴侣机器人
Ai Me是由TCL推出的模块化概念伴侣机器人,能够与小型电动轮椅协同工作,但尚未公布上市时间。
市场规模与产品细分
AI陪伴机器人潜在需求接近万亿,腾讯研究院调查显示,98%的人愿意考虑用AI缓解社交困境。细分领域如下:
儿童领域:AI玩具(2027年中国323亿元规模)
青年人领域:AI宠物机器人(5000亿元规模),单价高且潜力巨大
老年群体:AI陪伴机器人(4200亿元规模)
医疗应用:如自闭症儿童情绪监测(近39亿市场)
伴随GPT-4o等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,AI情感陪伴正加速落地,尤其向强人机交互、拟人化设计等领域延伸。
AI陪伴机器人市场加速增长,情感智能成核心竞争力
全球市场规模预计持续高速增长
根据贝哲斯咨询数据,2023年全球陪伴机器人市场规模达750亿元人民币,预计至2029年将达3043亿元,2024-2029年复合增长率(CAGR)为25.56%,行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。
AI玩具赛道爆发,“AI+IP”或为核心竞争力
AI玩具在儿童市场中强调IP与互动性,2024年成为增长爆发期。国内FoloToy联合火山引擎推出“显眼包”,跃然创新迭代BubblePal系列产品,海外Miko公司发布第一代AI伴侣,Curio于2023年12月推出三款面向3-12岁儿童的产品Gabbo、Grem和Grok。
AI毛绒玩具具备较大成长潜力。据卡游招股书测算,假设AI毛绒玩具渗透率35%、客单价为普通产品6倍,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可达323亿元。
老人陪伴机器人具备广阔应用前景
中国老年人群中的AI陪伴潜在需求约达4200亿元。203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达11.5亿,预计2050年达21亿。AI机器人可在高危、救援等场景实现替代,同时满足孤独老人的情感陪伴需求。
主要解决痛点包括:
健康监测:呼吸、心率、睡眠质量等
安全保障:防跌倒/坠床、突发疾病、长时间滞留等预警
情感关怀:语音聊天、娱乐互动等
情感智能成核心技术壁垒
情感陪伴机器人关键在于人机交互能力,涉及三大技术模块:
感知系统: 包括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仿生皮肤等高精度传感器;
情感计算: 基于AI算法处理语音、面部表情、生理信号等多个维度数据;
表情控制: 通过执行器实现高度仿真的面部表情与触感输出。
商业模式多样,市场进入快速扩展阶段
当前AI陪伴机器人已形成多种商业模式,涵盖硬件销售、订阅服务、内容增值等方式。行业正处于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,未来将受益于大模型持续进化和应用场景拓展。